一、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全面深化改革“9+2”工作布局,突出“四高一强一率先”的总体要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区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良好。
(一)2018年预算收支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
2018年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92460万元,增长8.5%,执行中经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批准按程序调减收入预算25860万元,调整后收入预算为166600万元,实际完成16751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5%。年初支出预算为179286万元,年度预算执行中因上级新增转移支付补助、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安排支出,全区支出预算调整为174900万元,实际完成175153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1%。
根据2018年预算执行以及财政结算变化情况,全区当年总体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如下:财政收入完成167514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52902万元,减上解上级支出47649万元,加上年结余137万元,加债务转贷收入6822万元,加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079万元,全区财力为184805万元;当年财政支出完成17515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6822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9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537万元。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8年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算290万元,执行中上级新增转移支付补助安排支出,经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批准调整为37981万元,实际完成43273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13.9%。基金支出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市级补助安排的支出。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8年西工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8万元,实际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8万元。全部为结转上年市级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专项补助资金。
(二)政府债务情况
1.2018年债务限额情况
按照《预算法》规定,国家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即年度政府债务的余额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根据《洛阳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8年政府债务限额的通知》文件精神,下达西工区2018年政府债务限额11.03亿元(一般债务限额11.03亿元)。
2.2018年新增债务情况
2018年共向省财政厅争取再融资债券6822万元,全部用于置换偿还2015年发行的三年期到期债券。
3.2018年政府债务余额情况
截至2018年底,政府债务余额6.75亿元(一般债务6.75亿元),与上年持平。
二、落实区人大预算决议与主要财政工作情况
(一)狠抓收入组织,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严格落实收入目标任务。强化征管措施的落实,认真分析财政收入形势,及时解决收入征管中出现的问题,坚持“抓大、控中、管小”的原则,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完善征管机制,加强对各类潜在税源和零散税源管理,积极开展专项税收清查行动,确保均衡入库、应收尽收;二是积极推进综合治税工作。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切实做好财税收入的组织协调工作,建立完善财税及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做到财税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积极聘请造价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力量参与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进一步加大税收稽查力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信息化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堵塞“跑、冒、滴、漏”;三是积极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加强和企业间的沟通联络,深入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认真摸清企业具体情况,了解企业目前运行及税收情况,提高税收增量;四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完善非税管理体系,加大征管力度,大力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努力增加政府可用财力规模。
(二)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支持实体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企业扶持投入力度。全年累计扶持企业项目128家,扶持资金3269万元,促进了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二是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按照省、市涉企收费清理结果对我区涉企行政事业收费进行全面清理,保证我区涉企收费与省、市级涉企收费专项清理规范结果相一致,实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加强收费监管,减轻辖区企业负担。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足额安排教育资金,切实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投入政策,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和普及成果,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工作得到健康、均衡发展。2018年共拨付教育经费21948万元,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薄弱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校舍维修项目、国有企业退休教师补贴、原民办教师养老补贴等;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2018年共拨付社会保障和就业经费19917万元。筹集就业资金984万元,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筹集城乡低保资金526万元,保障了全区城乡低保对象1264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拨付城乡居民养老金1319万元,惠及六十岁以上享受养老金人员10668人;三是支持公共卫生事业发展。2018年共拨付卫生专项资金17327万元,认真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筹资标准2017年提高到每人每年67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90元。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效地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1670万元,主要用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老年人保健等服务;四是注重服务“三农”,推动农村全面发展。2018年共拨付农林水事务支出1881万元。主要用于扶贫开发、区乡道路建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全面深化财政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一是深入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按照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有关要求,强化公务卡的使用,全区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实现了全部覆盖。区属各预算单位共办理公务卡2018张,公务卡刷卡笔数13265笔,刷卡报销金额1314.39万元;二是规范国有资本投资、加强运营公司管理。制定洛阳鑫通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洛阳钰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2018年度目标责任,完善区属国有企业目标责任书。探索建立两个区属国有企业重大投资分级报告制度,制定西工区区属国有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三是全面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采取三年滚动的方式编制2019-2021年西工区中期财政规划,落实财政支出经济分类改革,细化预算编制项目,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四是开展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改革。根据全市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工作安排要求,我区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直接支付已调试完毕,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五)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一是切实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制定了《西工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采购办1-12月共完成采购项目审批403次,采购预算金额26770.93万元,实际采购金额24878.29万元,节约金额1892.64万元,节约率7.06%;二是强化国有资产动态管理。认真执行国有资产购入审批制度,严格国有资产购入程序,全年累计审批购入固定资产2066万元。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处置报废资产及罚没物资,处置收入已全部上缴国库,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三是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市财政部门的要求,全年开展评价项目60个,评价金额2.23 亿元;四是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进一步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职能,拓宽评审领域,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积极探索投资评审机制和体制建设。共评审工程项目194个,送审金额11653万元,项目涉及区管道路、市政、校园建设、绿化等,审定金额10249万元,审减率12.05%,审减金额1404万元;五是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建立健全三公经费月报制度,要求各单位据实统计“三公经费”支出数额,对比分析增减情况,截止到2018年12月全区三公经费支出239万元,较2017年同期减少157万元,同比下降39.7%;六是加强财政资金风险防控。制定了《西工区财政局对外借款管理制度》,限定借款主体为区属预算单位、平台公司及政府派出机构,规范借款用途和期限,明确还款责任“谁主管、谁负责,谁举借、谁偿还”,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承担所举借财政资金风险管控责任;七是做好政府债务管理相关工作。向上级争取置换债券资金6822万元,置换到期的三年期债券。对政府隐性债务进行全面摸底,通过财政部全口径债务检测平台进行了统计,制定西工区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方案。按照省厅《关于报送2019年地方政府债券需求的通知》(豫财预〔2018〕247号)文件要求,共申报债券项目3个,拟发行新增政府债券金额5.888亿元;八是开展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对全区应公开预决算数字情况的56家单位进行检查,信息公开率达到100%;九是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从去年开始,对全区108家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财务处理情况、财务资料合规真实完整性、财务档案整理规范性进行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
三、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9年财政预算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统筹推进全市“9+2”工作布局、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和持续实施“三强”战略的重要一年。按照区委九届六次全会的部署,结合我区财政工作的实际情况,2019年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打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区目标,认真落实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投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强化民生托底;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提高支出精准度和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财政风险;以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为抓手,落实支出经济分类改革,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2019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全区财政预算收入180260万元,增长7.6%。按预期收入安排,加上级各项补助及提前告知收入28773万元,加上年结转537万元,减去预计上解支出46850万元,全区财力支出为162720万元。
(三)财政基金预算草案
基金预算支出22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提前告知数224万元。
(四)政府债券置换安排情况
2019年预计到期债券共计5280万元,根据洛阳市财政局下达《关于统计上报2019年地方政府再融资债券需求的通知》文件精神,已向上级申请债券需求,用于偿还到期债券,以减轻区级支出压力。
四、完成2019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收支并重,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全区收入组织的督促协调推进,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齐心协力抓收入的良好局面。加强与各办事处、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的联系,广泛征求意见,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共同谋思路、出点子,同时做好政府投资项目产生的税收监控和跟踪入库,紧盯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及王城大道快速路等项目,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加大稽查力度。积极协调税务部门、公安部门加大对重点税源的跟踪和零散税源的稽查力度,完善税源管控机制,全面掌握重点纳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确保主体税收月税月清不留尾欠;三是加强综合治税平台建设。提高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监控水平,完善信息相互沟通、数据相互交流的工作机制,加强征管;四是是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支出进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强化对“三公”经费的公开,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二)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协调促进项目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对上争取。把握宏观政策导向,围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节能减排等领域,积极对上争取政策资金,为全区项目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财力保障。二是加强债务监管。建立和完善更为科学合理的债务风险防控和债务化解方案,更加有效的化解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三是强化重大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严格执行项目采购备案、招投标审批、实施等流程。
(三)坚持厉行节约,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一是按照突出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加大对一般性项目支出的压缩力度,统筹财力优先“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确保各项工资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向区重点项目倾斜。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与辖区金融机构的协调力度,筹集资金重点支持“商务强区、工业强区、文化强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支持工业产业提升、旧城旧村改造等项目,重点支持现代物流、信息、文化等产业;三是资金向民生倾斜。增加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使财政支出向经济社会的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倾斜,促进城乡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四)坚持转变思路,推进财政改革纵深发展。一是按照《西工区属国有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加快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规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管理;二是配合鑫赟通公司做好债券融资工作,提高区属国有企业经营实力,更好地为区重点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全力支持和配合鑫赟通实业有限公司发行企业债;三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人代会审议通过后,依法按时批复、公开2019年预算;四是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管理,建立完善绩效目标体系,为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提供基础支撑,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切实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机制。